指標與目標
為有效管理力積電於氣候變遷之因應作為,本公司訂定各項氣候相關指標以衡量氣候行動之成效,透過TCFD治理架構,層層推進落實氣候策略,並擬定氣候相關目標,依據全球趨勢及政策法規滾動式調整,定期檢視目標達成情況,持續降低氣候變遷對於本公司的衝擊,提升未來面對氣候變化之韌性。
TCFD 揭露內容 | 推動策略 |
---|---|
組織依循策略和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 |
|
範疇一、範疇二 和範疇三(如適用)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 |
|
組織在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以及落實該目標的表現 |
|
氣候相關面向 | 指標 | 目標 |
---|---|---|
水資源使用 |
製程水回收率 全廠水回收率 |
|
電力使用 |
總用電量 單位晶圓面積用電量 |
|
再生能源使用 | 再生能源使用占比 |
|
溫室氣體排放 | 溫室氣體排放量 |
|
廢棄物產出 |
廢棄物回收率 廢棄物減量案件數 |
|
註:短期-2025年、中期-2027年、長期-2030年。
氣候變遷管理 |
氣候變遷與碳管理 |
力積電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框架,依據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面向,建構本公司因應氣候風險之管理架構,並鑑別氣候變遷衍生之潛在風險及相關機會議題,評估氣候議題對公司業務之實質衝擊及影響程度。
|
![]()
|
力積電以董事會作為最高氣候治理單位,負責監督氣候變遷策略與目標達成情形,並確保組職營運發展方向與目標之一致性。為提升氣候變遷策略及計畫的評估及執行成效,由審計委員會負責管理及整合組織ESG議題及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確認組織整體推動策略方向及目標,並於其轄下分別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擬定各項氣候變遷策略,其委員會下之四大策略執行小組將協助各業務單位執行氣候變遷策略因應計畫,檢討因應策略及目標之符合度及適切性;「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辨識、分析組織氣候相關風險,有效控管組織在氣候變遷上面臨之潛在風險,並透過四大策略執行小組確保風險管理能落實於各業務單位之營運日常。永續發展委員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分別定期將各部門氣候風險與機會之策略實行呈報審計委員會,以利其追蹤各項策略發展進度並適時調整執行計畫。
|
|
風險鑑別及管理流程 |
為降低氣候變遷風險之衝擊,力積電透過風險評估表單,由各部門關鍵營運單位執行風險評估,依據風險鑑別結果針對潛在衝擊程度、脆弱度及發生機率三面向進行考量,排序出現階段遭遇之關鍵風險。同時為降低風險衝擊,亦研擬相應之風險控制策略,明確規範風險評估應配合公司業務、人員之調整,至少每兩年需進行重新審視。此外,藉由「訂定緊急應變辦法」,於風險災害發生時由權責部門主管依廠區災害緊急應變辦法執行通報工作,由危機事件管理小組統籌進行危機處理及後續復原工作,維持公司持續運作。
|
![]()
|
|
氣候策略 |
本公司綜合考量國內外氣候變遷發展趨勢與自身營運現況,鑑別出12項氣候風險及9項氣候機會,由相關權責部門共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影響程度,評估範疇涵蓋力積電整體價值鏈。依據各項風險與機會對力積電的衝擊程度、脆弱度、掌握度、發生機率、及短中長期時間尺度特性,經內部調查後鑑別出應優先管理之關鍵議題,並訂定策略及具體管理目標。 氣候風險
|
|
情境分析 |
實體風險
|
|
碳管理 |
內部碳定價為強化氣候風險管理、落實永續發展策略並回應國際趨勢與國家法規要求,力積電自2024年起啟動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機制導入計畫。透過將碳成本納入內部財務與投資評估流程,內部碳定價可協助公司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預先因應碳成本上升風險,並做出更精準且具前瞻性的低碳投資決策。同時,此機制亦有助於優化中長期財務規劃,使資源配置更貼近低碳轉型需求,強化整體營運韌性。 力積電已完成溫室氣體範疇一、二及三的盤查與查證,並以範疇一、二為基礎規劃內部碳定價制度的應用範圍。自2024年起,規劃優先採用隱含價格作為內部碳定價機制,藉此將碳排放成本對整體經濟效益的影響納入投資專案評估、設備汰換及能源改善方案等決策流程中,期望提升資本配置效率,並強化成本效益分析的深度與準確性。
|
|
|
|
|
|
|
|
|
溫室氣體盤查與減量 |
力積電每年依循ISO 14064-1程序進行溫室氣體盤查,所有營運據點均已通過第三方公正查驗單位查證,以完整掌握整體溫室氣體排放源與排放量,據以訂定各項減量目標與方案。各部門亦擬定相關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與計畫,統計2024年力積電執行節能減碳方案之減量績效達1.34%,達成每年減少1%之目標。2024年溫室氣體範疇一及範疇二合計總排放量較前一年度增加逾20%,主要為P5建廠完成開始營運納入盤查、廠區產能上升及依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規定使用新公告「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等原因綜合影響所致。從2024年度溫室氣體盤查結果可見,力積電整體排放熱點聚焦於範疇一的製程所使用的含氟溫室氣體及範疇二的外購電力使用,前述兩大類別占總排放量達95%,故力積電將含氟溫室氣體減量及降低外購能源列為溫室氣體減量計畫的重點項目。
|
|
|
|
|
|
註1:溫室氣體排放係數主要參考環境部113年2月5日公告溫室氣體排放係數,其中電力排碳係數以0.494 kg CO2e/kWh 作為範疇二計算(此計算方式係以市場係數法進行統計) 註2:本表使用的全球暖化潛勢(GWP)的出處來源為「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2013)」版本 註3:溫室氣體種類包含一氧化二氮N2O、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氫氟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 等 註4:彙整溫室氣體量的方法:營運控制權法 註5:使用的標準、方法學、假設或計算工具:能源消耗量皆來自收費收據之測量值,檢核表並無任何估算值 註6:範疇一及範疇二排放量數據涵蓋率為100%
力積電亦依循ISO 14064-1:2018之程序進行範疇三盤查並通過第三方外部查證。2024年溫室氣體範疇三之總排放量為214,549公噸CO2e,相較前一年度有所增加,未達成每年減少1%之目標,主要原因為P5建廠完成開始營運納入盤查及廠區產能上升。從盤查結果顯示,範疇三以燃料和能源相關活動,及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為主要排放熱點。力積電也將根據盤查結果持續與價值鏈夥伴進行議合,擴大氣候策略的影響力及創造合作機會。
|
2024年範疇三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
|
|
針對製程所使用的含氟溫室氣體減量,除持續進行源頭管理評估物料取代外,亦致力提升末端除害裝置之處理效能或汰換老舊設備,期望2030年能達成製程全氟化物排放削減率90%之長期目標。2024年在各單位積極推動包含製程尾氣處理設備之汰舊換新、增加製程尾氣之處理範圍及安裝高效率製程尾氣處理設備於新設機台等實際減量計畫運作下,含氟(FCs)減碳量為414,083公噸CO2e,相較2023年含氟(FCs)減量績效提升約88.7%。
|
|
|
|
|
|
|
2024年含氟溫室氣體減量成效說明 |
|
能源政策與管理 |
為了分析能源耗用狀況與提升使用效率,力積電已全面導入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並委請第三方公正查驗機構定期執行重審與重新驗證作業,確保管理系統有效性。此外,力積電訂定每年節能1% 以上之目標,並透過提案改善系統及廠內CIP 競賽等管道提供獎金誘因,以鼓勵員工主動提出節能、氣候因應措施、提升產能及工作效率等計畫,同時承諾持續進行與改善下列工作事項,並以此為核心推展管理計畫,達成環境永續的使命:
|
|
能資源耗用 |
力積電的能源使用組成主要以外購電力為主,占整體能源消耗量約88.13%。各項能資源使用統計如下表:
|
|
|
|
註1:能源熱值:外購電力熱值:3,600 千兆焦耳/ 百萬度;以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 版」內係數換算,天然氣、柴油採用係數分別為9,000 千卡/ 立方公尺及8,400 千卡/ 公升。 註2:每千卡以4.186 千焦耳計算。 註3:統計範疇涵蓋力積電個體及合併財報子公司,且子公司能源僅使用外購電力。 註4:再生電力均來自太陽光電。
|
歷年能源使用量 |
![]() |
註:數據統計範疇涵蓋力積電個體及合併財報子公司。
|
節能措施 |
節能目標與重點方案 |
力積電配合經濟部「能源用戶訂定節約能源目標及執行計畫」設定每年節能1% 的目標。2024 年全廠合計實施93 項節能專案,相較於2023 年共減少能源消耗量達33,803.82 千兆焦耳(GJ),減碳量約8,987.23 公噸CO2e,全廠區節能率達1.65%,達成年度節能目標。
|
|
|
投資創新,減少能源消耗 |
冰水系統節能運轉管理
力積電積極拓展智能化能源管理,以P2 廠為例,於2024/11/21 正式導入節能系統,以外氣濕球溫度為基準下做數據分群,比對在相同外氣濕球溫度條件下,改善前後冰水系統COP 效能指標。原始數據來源為廠務監控歷史資料庫,取每10 分鐘一筆平均值為基準後,匯出資料分析系統運轉效能。透過結合智慧化管理與再生能源使用,致力提供客戶低碳製造服務。 智能化空壓機運作管理 力積電自2022 年起與清華大學張國浩教授合作,以產學合作模式開發與導入AI 技術,打造全新的空壓機組智慧控制系統應用。該系統除了能監控及預測空壓機健康度,實施更準確的保養工作,避免因效率低衍生的異常能耗,亦能彈性調度多台空壓機組,建構最佳化模型,降低機組總體能耗。 廠區基礎節能方案 力積電設有基礎節能方案,例如無人時自動關閉照明、配合工廠作息調整照明、常開燈管以LED 代替等,期待透過基礎節能方案,攜手同仁一同實踐節能目標。
|
![]()
|
再生能源 |
力積電於2022 年設立綠能小組,負責規劃再生能源採購及執行太陽能發電設備建置工作,以提升能源自主性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2024 年P5 廠完成0.5MW 自設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全廠區累計設置容量達1MW(預估年產生125 萬度的綠電);共取得再生能源憑證13,798 張(相當於1,379.8 萬度的綠電)。
|
![]()
|
產品生命週期評估 (LCA) |
為了解12 吋晶圓代工產品於原物料取得與製造生產各階段之環境衝擊,力積電鑑別各階段之環境衝擊熱點,以利擬定策略完成績效改善及與客戶溝通,力積電於2023 年已依照ISO 14040 與ISO 14044 要求使用LCASimaPro 9.5.0.0 軟體分析,進行P1/2 廠的完整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生命週期評估階段分為原物料階段及製造2 個階段,系統邊界設定為搖籃到客戶大門(Cradle to Gate),產品生命週期環境衝擊評估結果如下圖所示:
|
|
|
|
評估結果可提供研發人員了解對各種設計決策的潛在影響的敏感性,包括材料選擇、包材使用以及生產製造與該製造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性。於製造階段應盡力減少物料使用、最小化所使用的設備數量、以最大限度提高生產設備的利用率等。此外,鑑於製造階段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力積電將透過增加使用再生能源、減少製程廢棄物及製程改善,提高生產良率藉以減少原物料階段之物料使用,同時減少原物料運輸之環境衝擊。
|
|
|
產品碳足跡/水足跡 |
力積電為客戶生產先進、節能及環保的產品並持續推進新製程技術,降低晶片耗電及節省資源。為實踐「2050 淨零排放(Net Zero by 2050)」目標,力積電已依據ISO 14067之標準,使用SimaPro 9.5.0.0 分析軟體完成P1/2 廠12 吋產品碳足跡盤查。盤查與計算從原物料製造、原物料運輸、產品製造之能資源耗用等各個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依據ISO 14046 之標準進行水足跡盤查,盤查與計算從原料生產及製造過程所使用之水量。碳足跡與水足跡二者盤查邊界皆設定為搖籃到大門(Cradle to Gate),包含了原物料及製造兩個階段。盤查結果已於2023 年通過外部單位TÜV Rheinland 查證,提升盤查資訊的品質與可信度,未來會繼續依據碳足跡及水足跡結果擬定改善行動。
|
|
|
產品碳足跡與水足跡執行情形 |
|
|
|